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兴城先兴人才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兴城先兴人才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的宁远城是现在辽宁的哪个市?
宁远城就是现在的兴城。
兴城最早得名于辽代。辽代时辽宁的地名有一些很有时代特点,就是契丹人从中原掠来汉人后,安置地会以被劫掠者的家乡命名。比如沈阳左近曾有个三河县,就是因安置属于河北的三河县的被掠汉民而得名。锦州,契丹人把劫掠的汉民中会织布制锦的安置于此,于是得名。而兴城这个比较有意思,它的得名是因为契丹人把位于今铁岭兴州的百姓迁徙至此,遂有兴城县。
(图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明朝时在此设宁远卫城,宁远卫驻军5600人,守城士兵战时出征,平时屯田劳作,家属也随军士前来定居。到清代改称宁远州城。1914年重新启用兴城之名,延用至今。至于为何不再用宁远之名,是因为当时湖南、山西、甘肃、新疆等省都有个县叫宁远。现在还使用宁远地名的是在湖南。
宁远卫城位于山海关外200里,居辽西走廊中部,在锦州与山海关之间,扼辽西走廊咽喉之地,三面环山,东临大海。一开始建城时,此处地理位置并不重要,因为当时明朝九镇之首的辽东镇覆盖了整个辽宁。
直到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后,宁远卫城的战略地位才显现出来,守住宁远,就能守住山海关。
不过就因为一开始地理位置不是那么重要,于是毁于地震的宁远卫城很长时间就是废墟。
“若失辽左(指辽西走廊),必不能守榆关(指山海关);失觉华(今兴城菊花岛)、宁远,必不能守辽左。”1623年九月,孙承宗命重建宁远城。
袁崇焕亲自组织修建宁远卫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
城内由四座城门之间的两条主街构成十字形轴线,中心点就是17米高的方形鼓楼。其余街道都分别平行而且等距于十字形轴线,划分出带下基本相同的数十个街坊,形成了棋盘式的城市结构。
明代宁远城又叫宁远卫城,即现在的兴城古城。,属辽宁葫芦岛市管辖。兴城古城是现如今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明代古城。兴城得名于辽代的兴州,辽人迁兴州百姓于今菊花岛筑城设县定名兴县,明代于此设置宁远卫,清人称之为宁远州城,民国复称兴城县,1986年成立兴城市(县级市)。现在的兴城古城是明宣德年建造。因为古城是明末袁崇焕于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交战最前线,所以整个古城建筑布局有着浓厚的军事防御风格。据说努尔哈赤在此城外被大炮重伤不治,而袁崇焕大胜皇太极的“宁远大捷”也是在此地获得。
图为兴城火车站外袁崇焕雕像
谢谢邀请,明朝的东北宁远城就是现在的辽宁兴城。明宣德三年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题奏兴建,割锦州、瑞州之地,于曹庄、汤地之北设宁远卫所修筑宁远卫城,就是宁远这个称呼最早的来历。
明代的宁远城就是现代的辽宁省兴城市。
此城最早的历史记录是在辽代。辽圣宗统和八年(公元990年)设兴城县(治所桃花岛郡今钓鱼台街道海口)。
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归属于葫芦岛市管辖,于葫芦岛市西南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
让宁远城出名的当属明代大将袁崇焕驻兵于此屡败清兵的故事。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率兵2次围攻宁远城,均败城下。宁远古城虽然经历了570多年的风雨浸蚀和战争摧残,但基本保持原貌依旧保存。
兴城古城内东、西、南、北大街呈+字形相交,古城的正中心,有钟鼓楼与四座城门箭楼遥相对应,威严壮观,气势巍峨。
兴城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明代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也是唯一一座方形卫城,城墙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城中心设有钟鼓楼,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四角仍筑有炮台,用来架设红夷大炮。
古城城门东曰春和;南曰延辉;西曰永宁;北曰威远。钟鼓楼在中街,内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庙等古迹。是大家节假日值得推荐的旅游胜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兴城先兴人才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兴城先兴人才政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