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更是能力培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高校人才培养更是能力培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校,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应该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为主?
我认为两者同样重要,尤其是在一张试卷定终生的时代。人们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到学校学文化,学知识,“知识就是产生力",“知识改变命运“。中考、高考和各种考试考的基本就是知识,所以为了应付各种考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我们在学校里必须学到知识,学好知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达成这个目标,就应该、也必须以传授知识为己任。
但从根本目标看,真正改变命运的,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是在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上(前提下)而形成的能力,知识未曾形成能力之前,那是死的东西,没有实际意义的,连古人都懂这个道理,历代科举考试不考别的,就考一篇文章,文章自然是语文知识积累后形成的综合能力体现。现在学生学习负担太重,这是考试制度带来的结果,怪不得任何人,任何学校,任何老师,更怪不得家长,我们天天喊着要给学生减负,结果越减越重,为了对付考试,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愿望,广大中小学校和教师只能也必须以传授知识为主,尽管我们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但是事实上很少有人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因而,中国的教育出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中小学校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大学反而以培养修炼能力为主,本未倒置。
我们曾经强调在教学中应该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渔”就是捕鱼的渔具和方法,就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学习能力,“鱼“则是现成的果实,现成的知识。但我看来,“鱼“和“渔“都很重要,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知识多,积累多则容易形成能力,知识越多,层次越高,则形成的能力就越强大,就好比一个普通技术员和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高级工程师和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关系一样,不同知识层次的人他们拥有的能力也不同。同样的道理,知识积累越多,层次越高,学习能力越强,方法越精巧获得的知识就越多,就像幼儿园学生和中学生因接受能力不同而接受到的知识量和层面不同一样。简而言之,知识积累越多,转化成的能力就会越强,能力越强接受的知识就会越多。从这个方面来看,学校教学应该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为目标,两者不可偏废。
一般的学校,特别是初中高中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我的教育经历,在小学,因为教学压力小,上初中不用考,所以,学校会给你启发式教育,让你自己想明白。但是,当时条件有限,这个好习惯也没有保留下来。
到了初中,特别是八九年级,学习压力较大,各种考试。所以,根本就没有启发式教育和培养你自主学习能力。有也很少,更多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有些人也明白这样不好,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学的东西少,一个知识点,翻来覆去,试卷是一套接着一套。
到了高中,学习模式就不一样了。学的内容,教学速度方式等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一我还是在填鸭式的学习,适应高中的学习。但是,老师还是在给你启发式教育,鼓励你自己解决问题。
到了高二,班主任也是级部主任就决定改变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期间,学生的新客都是学生先预习,完成课后练习题,本来是讲完课的作业。虽然会做错很多题,但是,很明显,对课程的理解很深。
化学老师也教我们一些学习的真谛,比如,任何知识都是自学来的。别人帮你你是学不好的。
到了大学,填鸭式教学就很少了,更多的是跳跃式的教学,注重培养你的学习能力。
主要是老师上课讲的更快,讲的少,所以,学生必须自学很大一部分。
也没有人监督你学习了,辅导员就看你期中和期末成绩了。
学校的任务不光是你问的传授知识,学习能力,还包括思想品德 等很多做人的知识。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是白设的,只不过在全国众多学校里,城市农村人文环境等等因素影响导致每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有所差距。随着国家发展全面素质的好学校会越来越多,但不管学校怎么全面教育,家庭却永远是教育最基本的一个单位。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把所有希望和责任都推给学校!
当然我们都希望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为主,有了学习能力后他自己就可以学习知识。但现实是学校大多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毕竟学校老师的压力也很大,要让学生一定时间内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在学习中或者老师教了后自己学到了,有的孩子就没那么容易获得这个能力。所以学校是应该负起一大部分责任,另一部分家长如果有能力的话适当时候引导孩子的思维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目标。老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学习方法不断积累和成熟的过程。
老师传授知识,其中就包括怎样获取知识和如何更好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一直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理念层面,经历了多次完善。从“双基”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到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体现得越来越细化、全面,具有发展性和时代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是一言堂式的讲解或告诉,而是突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更具体一些,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比如小学语文的五步预习法,“读、划、认、写、问”,即读课文、划生字和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让生字和理解不懂的词语、正确写生字和抄写句子、不懂的地方问老师。
魏书生老师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了语文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创性作法。突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实,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内容,仅仅是知识海洋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起到启蒙或入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学校教育就是要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当然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并且,传授知识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鱼”相当于是知识,而“渔”代表的就是能力。学校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把“鱼”给学生,而是要把“渔”就是捕鱼的技能教给学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更是能力培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更是能力培养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