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分类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才培养模式分类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高中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业,这样分流有利于人才培养吗?
不利,高中基础知识内容丰富,建议高考后自然分流,即使考不上,至少看见过学霸,知道理想是什么,知道敬畏,提高认知…
普通职业学校毁人不倦,大部分都是井底之蛙,近墨者黑,把你关在校园里而已
初中毕业分流,是全世界各国的国策,发达国家也如此。1997年,德国初中毕后,高中阶段普职比3:7。中国1995年以前基本上也是3:7。高中升大学50%左右。现在中国扩大了很多。高中阶段入学率90%以(上海从1995起,各区为98%),基本普及了。普职比5:5,普高升大学高达80%。升学竞争比以前下降。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中等职业教育以前与大学不通的,1996年后,有“三校生”春季考对口(专业)大专的安排,以后,在职业学校中设有3+2(大专连读),3+5(本科连读),等中职连高职(大学)模式。现在又在普职溶通模式等。因此,一样分流,选择远超过去。第三,中国技术工人技术底子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2000年为例,德国高级技师20-30%,中级技师50-60%。中国高级技师不足1%,中级技师不足8%,中级技工60%。差距不是一个数量级。2025年,制造业大国,需要多少高中级技师和技术高超精湛的工匠?还是未知数。知识型人才遍地都是,就业也发生危机,大学生“贬值”现象有出现,而高端技能型技术型人员紧缺,影响中国发展和民族振新。这是现实。人的才能有两种,一种表现在知识智慧型大脑,另一种表现在灵巧精緻技能型手脑,手也是一个脑。(我的校长是一位物理特级教师,擅长于物理实验设计,他让我紧握双拳,拳心向对,合为一体,问我,这两拳合一形状象一个什么?我想不出,他说象不象一个脑子?他说,他计算过,手脑和头脑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也一样。)我们学校这位校长,发明了DJIS(拼法也许有误,我记不清了),即数字化物理实验数据分析系统,全程由他设计,但他做不出(传感器部分),而这部分有我校一位实验员(中级实验师)做成了。另有一位中级实验师,在电脑维修中,没有图纸,他看着集成线路板,倒画出图纸。修理时,没有原配另件,他采取替代品,原价零件上百元,他替代只有不到一毛钱,省下了几万元维修费用,保证教学。这就是人才。我们不要吊死死一棵树,向远望,前景一样美好。这是我的经历告诉我的事实。
非常有利,发达国家做的好的该学还得学。
从学生选择角度看,这样的分流给予了学生更多自己选择的权力。有很多学生已经难以跟上普通高中的课程,或者难以承受大学学费,或者难以忍耐普高+大学的超长回报周期。这样的分流对于他们而言是很有好处的。
从社会生产上看,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尤其现在年轻的技术工人更缺,读职高的培养周期显然短于普通教育,能更快产出相应的人才,提升效率。
从高等教育看,提早分流能够极大精简高校结构,也更有利于不同层次高校的目标定位,有利于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将更有效率和连续性。
只有先做好决策,后面才能更好的布局。现在比较凸显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职高的质量,如何确保这一条路后续的发展空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分类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分类标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