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岛朗讯招聘面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青岛朗讯招聘面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研究生的工资待遇是多少呢?
你到底问的是“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企业的工资待遇?”还是“读研究生期间的补贴?”,看到题主的问题,我一脸蒙蔽,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
假如你问的是“读研期间,学校会给多少补助”这个问题,我看了一下其他小伙伴的回答,贴了一下,基本上就是:
国家每月600,二等学业奖学金8000一次性发放~老师评完教授后就不再做项目~所以没有补贴,不过听说学校搞物理的研二研三,每个月补贴大概3000左右。其实每个学校,每个院系差别都挺大的。
国家每个月600,研一奖学金8000,导师做项目一年给了2300.在学校做助管每月500,基本够花了吧!研二在一个研究所联合培养,每个月1500,加上国家600刚刚够用,毕竟消费太高。研究生基本够用吧
如果你的问题是“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企业的工资待遇”这个问题,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专业,工资待遇差距很大,就拿互联网这个行业来说,搞技术的,研究生毕业,今日头条、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等公司,研究生年薪基本上20万妥妥的。
网友一:
本人是去年毕业于一所985,211的学校的研究生,计算机方向,每月国家发600,导师发400,平时在学院有做勤工俭学每月800(导师帮找的),给导师做项目一般期末有点奖金3000-5000左右。平时接点私活,帮写写论文,做做网页也能每月有几千收入。当然搞的好还可以拿学校的奖金,国家奖学金一年两万,谷歌奖学金2000美元,华为8000,当然我只拿过这几个,还有其他奖学金。所以好好读研感觉比有些工作还高。
网友二:
南京大学翻译硕士在读。目前边读研一接笔译工作,加入了江苏省科技翻译协会,其中一份月薪4000,科技协会非盈利性质,一份专利2000~5000字也不过80元,课余有精力时会接个两三份做做,再加上每月学校发的500元补助,4500不到。学校师生群里定期会有靠谱的临时笔译工作。
笔译是个高投入低收入的工作,很多出版社的文学翻译每千字只给20元,一本书翻下来也就2000到3000左右。不在乎钱多少,只是喜欢体验笔译时与不同领域知识接触的过程以及译文审校通过后的成就感。
网友三:
国家每月给600,一年给10个月,学的绘画,调剂到了一个普通高校,导师没项目,奖学金评比自然也拿不着,每月都的买很多材料,有时候能卖点画,不过不多也不贵,勉强维持生计,很苦逼,学校给提供的机会很少也不重视,奉劝那些有志向的艺术类考生一定要考个顶尖级别的高校和导师,否则很浪费时间也没有太多机会!
网友四:
北京公务员,博士入门,直接主任科员,相当于正科待遇,工资在6500+车补,通讯补助,房补,加班费,月收入现金8500。年底十三薪大概3000。取暖费2150。年底奖金4w+。全年税后工资15w。公积金缴存自出1400多共2800。全年劳保工会福利四五千的东西。别的没了。可能有出入,这只是大概数字,
每个地区单位都不一样
国家规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没有见习期,直接按办事员定级。是月薪不是年薪
看专业、看地区、看行业的。现在硕士的工作也很一般。
公司是个赚钱的地方,学历和工资是不成正比,关键在于你能为公司创造出的的价值!研究生对于刚出来的本科生是要好些,但你还是没有老员工的待遇好呀!
第一次回答,绝对真实,C9在读硕士,每年学业奖学金抵完学费住宿费还剩两三千,每个月国家700学校200导师200,这是最低的1100,发12个月,有些实验室会有额外补助,几乎所有实验室发论文都有奖金,如果导师做项目,每个月可能还有几百到两千的收入,主要看项目了,如果当助教的话每个月多500-700。很优秀的人可以拿到国奖,2W。
博士每个月工资2000左右吧。
国家每个月600,研一奖学金8000,导师做项目一年给了2300.在学校做助管每月500,基本够花了吧!研二在一个研究所联合培养,每个月1500,加上国家600刚刚够用,毕竟消费太高。研究生基本够用吧
如果阿里开始做手机了,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马云是个有创新、有责任担当的企业家。手机作为目前最重要的人机对话媒介,不但现在,而且在将来人工智能时代,都将承担较难替代的角色。马云梦想收购荣耀,实际也是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通过手机承载更多的应用。当然,任正非一脚把这“蛇吞象”的想法踢回。就此,马云是否可以反思一下,任何一家大公司都不可能“大而全”地长久生存,民众和业界都乐意看到阿里和华为的强强联合,各发挥自己的”强项”,而不是简单的合并。阿尔卡特和朗讯的合作,完全是为了避免竞争联合占领国际市场,完全忽略了创新和自我技能的发展,败在华为手下也是必然…… 阿里有自己互联网应用开发的优势,华为在手机制造上包括芯片技术在国内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强强联合必将创造巨大的市场。竞争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如果阿里和华为在手机制造上竞争,一定是二虎相争,损失将不仅仅是两个企业,而是国家利益的损失。 建议马云放下身段,不是在低层次的技术和产品上合作,而是用自己的外交技能,和任正非坦诚面谈全方位合作。这个合作,不是马云曾经形容“腾百万=乌合之众”,而是全球最顶级的“实体与实拟”、“IT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推动了不仅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人类的发展。 马总,您是全球互联网应用的领军人,任总更是IT行业的中国鼻祖,这个合作完全不亚于您去会见各国首脑以及联合国的高管,那将是推动全人类技术进步的行动……
看情况是做系统呢还是做硬件,如果做系统还是很赞的,毕竟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系统,如果阿里能够在这方面填补我国的空白非常好的。如果是做硬件的话,如果能够在,cpu,内存,显示屏,电池,方面有所新的突破的话,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组装一下手机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毕竟手机厂商已经非常多,其实国外的很多品牌手机都是我们国家组装生产。
阿里早就进军手机,只是大多数人没有使用过,也谈不上体验!
阿里出过阿里云手机,是由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阿里云、国产手机商天语及芯片公司Nvidia(官方中文名称英伟达)三方共同打造。这是第一代阿里云OS,并没有成功!
2012年7月25日消息,阿里巴巴于正式发布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命名为阿里云OS。据体验者称,阿里云OS的开机画面将呈现一个用户注册云账号的提醒界面。该账号为一个统一的登录系统,起到PC端及各种移动终端的数据同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用户要使用平台上的应用必须登陆云账号。
后来阿里入资魅族,不知道有没有人体验过阿阿里云手机,反正我是没有用过。所以阿里做过手机,没成功!再开始做手机,也不会成功,也就谈不上体验!
阿里这个可以在国际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公司如果在手机领域发力的话,可以说是入不敷出的,
中国的手机市场现在可以说是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了,以华为,小米,OPPO,vivo为业界代表,处于这种状态下,一个从来都没有做过手机硬件,甚至可以说从来都没有和手机沾过边的企业要在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说难如登天,甚至可以说,不可能了,马云这个传奇人物有天大的本事,也不会在这一领域有多大成就了,
二是说,阿里这个电商平台抽不出太大精力来在这一行业付出了,在电商这一行业很出色的阿里巴巴,完全可以抽出精力去优化升级自己的产业,而不是在从未涉足过的产业上费力了,
而且像马云这样的传奇人物对于这一点应该也是很清楚的,这个的优缺点不用说想必马云心里也自有分寸了吧!!!,
以上言论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以便改正,
同时,对于马云这个人物,本人还是很喜欢的,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你们更喜欢哪个呢?
如果阿里做手机,肯定不会太乐观,就算能发展起来,也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一、中国市场缺手机?不缺。最缺什么?最缺的是芯片。
中国智能手机在2019年全年的总销量是3.69亿部,同比下滑了7%,连续11个季度下跌。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手机市场开始趋于冷静,不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而且手机品牌的格局基本上已定,华为、小米、vivo、oppo、苹果这几大品牌主导着手机市场走向,占据92%的市场份额。剩下的8%左右的份额由其它品牌瓜分。
此时,如果阿里出来做手机,在没有任何手机技术沉淀的基础上,做出来的手机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吗?肯定是一身的毛病。像华为、苹果等品牌的手机,刚开始都是有许多毛病,花了好多年的时间,才走出来。阿里是也想花好多年的时间吗?阿里等得及吗?而且,你来做手机,就会受到其它手机同行的打压,生存的空间会非常小的,成功的机率也就更加渺茫。
现在中国市场最缺的不是手机,而是手机的芯片和芯片制造。如果阿里出来做芯片,会受到其他手机品牌的大力支持。虽然小米、vivo等手机都还在使用高通的芯片,但是心里是非常不情愿的,早就想摆脱高通了。如果此时,阿里的手机芯片出来了,可以供国产品牌的手机使用,大家没有利益冲突,当然会受到小米、vivo等手机厂家的追捧。反之,阿里要做手机,就会受到其它手机同行的围追堵截。
二、阿里志不在此。
感谢您的阅读!
曾经的手机市场中品类非常的多,我们现在所看到几大品牌,只是因为在过去的手机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所导致的,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些品类它之所以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确实是因为它们本身品类的优势以及消费者在对于他们的营销的认同。
终究原因还是因为它们深深的知道,目前手机市场或者是国内手机消费者所需求的内容。
但是阿里巴巴如果做手机能不能成功本身就是一个未知之数,实际上,阿里巴巴以前就做过手机,只不过阿里巴巴的手机似乎没有卷起什么样的浪花,即使我们知道阿里巴巴还有阿里云系统。
阿里云手机是由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阿里云以及之前的天语和英伟达共同打造的。这一款手机使用的是4.3英寸的屏幕,并且这款手机在当时的定价高达2600多元,而现在你可以看到这款手机,它所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实际上就是回忆。
在当时这款手机它所拥有的英伟达 Tegra2平台 ,并且使用了双核1GHz处理器,手机采用了1500毫安时的电池以及一颗500万的摄像头,采用的是阿里云云系统。
国外的公司都是如何处理大龄程序员的?
其实,在什么地方都是技术比年龄重要,只要技术够好,年龄不是问题。举个曾经震撼过我的例子,有一次去IBM开一个技术咨询会,来的人基本都是技术人员,多数是码工,我和带我进门的人聊天,他看起来年龄有50+了,我问他在这里工作多久了,他说20几年了,还给我看他的工牌,说只有在IBM工作过20年以上的人工牌上才有那个特殊标志,我当时觉得他好牛,可以在一个公司做那么久。进了会议室,来开会的人陆陆续续的进来,来一个,工牌上有那个标志,又来一个,还有,人到齐了,一个会议室有大概接近20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有那个标志,我当时真的是打心里小小的震撼了一下,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这里工作超过20年。后来也了解到了一点,在那里,员工忠诚的培养,也是他们的一个企业文化。这些人身上的经验是一个年轻程序员很难学的到的,他们写出来的程序,高度和逻辑上都要好得多。
国外几乎没有处理大龄程度员一说!至少美国这边就没有!本人是恢复高考后77级大学生,八十年代,上海名校研究生毕业。八十年代末来美读商学院,那时候中国经济还没起步,毕业后根本找不到对华的工作。只好转计算机专业,现在美帝这里干IT己经三十多年了,现在的职务是企业设计师(Enterprise Architect )。但,国内把Architect 叫成“架构师”,我很不喜欢这种翻译。我今年六十五岁了。最近想退休,但公司领导不让,并许诺重金。国内我们这个年龄早已经退休,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了。所以,我铁了心也要退,搞得公司领导们很不高兴。但我不管,该退休了。
美国IT公司一般实施的是双轨制,搞管理的和搞技术的。搞管理要会玩权术,有许多老美也不喜欢,而愿意走技术这条路。许多IT公司一但经济不好,会裁许多中,高层的管理人员。而搞技术的,尤其是关键技术人员被裁却不多。按级别和待遇等,本公司的企业设计师和管理层的高级总监(Sr. Director)是同一级别。美国这边IT公司绝大多数人会在高级软件工程师,或者高级程序员上呆一辈子了。公司裁员一般不会按年龄裁,而是你的技术能力以及你管的这一部分技术的重要性而定。
三十五岁在美帝这边属于年富力强的时候。大学毕业后一般是从技术底层干走,是真正的程序员,整天都得写程序。在当今IT的软件,语言的飞速变化的时代,干程序员是非常辛苦的。刚花几年,精通了一种语言,但它马上又被淘汰了,一切又从头开始!程序员换工作,招聘的岗位恨不得要求你能懂上百种语言!程序员如果干的好,编写了大量程序,或者向软件工程师,你负责的那部分许多年后能够成为一工程项目的主要部分,那你就可能成为那个项目的技术尖子。升职加薪!以后就看你的本人的技术能力和英语水平交流水平了。能力好的就不但管一个项目,可能是几个甚至十几个。随着社会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你要有能力指导以及领着一大邦人去干。当然,你必须对这些项目,或者未来项目技术要精通,必须是个专家。这是指企业设计师这一级别的人。对于大多数干IT的人,你干好本职工作做行。作为华人,你手的技术要好。现在在美国干IT的大陆华人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工作勤奋而且非常聪明能干,干个十几年升到中层管理的大有人在。因中国人母语不是英语,交流再好,也达不到本土人的水平,升到高层极少,除非做跟中国有关的业务。但,总的来说,美国干IT的几乎没有三十五岁被裁员的现象。
国外大龄程序员很多,不少都成为技术骨干,所以国外的软件技术很多都非常厉害。
反观国内,35岁裁员,只招年轻人的公司很多,但能成为大公司也就那么几家,他们一直都停留在人口红利的思想上,而不去专研核心技术。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1、培训机构培训大量初级并乱包装简历导致程序员不值钱,这在国外很少有这种情况。
2、公司总想以最低的成本招人,有哪个技术大牛愿意去这种公司呢?
3、年轻能加班,人这种公司很多都是白天摸鱼,晚上干活,其实效率还不如不加班的公司,况且过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人难以集中精力。
4、没有那个必要研究核心技术,很多软件公司做完一个项目以交付拿钱为主,而不是想着做得有多好,扩展性有多强。这样的公司,能做大做强吗?
国外公司会充分考虑人性,更深层地挖掘员工的多维价值;程序员有三个属性标签:1、体力劳动(加班熬夜等);2、创新(技术创新,接受新知识的程度);3、核心的经验。前两个标签,显然是年轻人更具备的特质;但是第三个标签,往往被大家所忽视。举个例子:大型系统的程序,需要划分为无数个子项,子项之间的强关联和弱关联,决定着系统的成败,往往是攻坚的重点。往往年轻人的特质,在这方面显得无所适从,或不全面,或不稳定。这就需要大龄程序员的特质,才能让团队更完整,项目进展更顺利。
我一大学女同学30岁左右去日本做程序员工作,一直干到60多岁,因为父亲年龄太大需要照顾,所以不得已辞职回国了,否则还会继续干下去,公司从来没有觉得她年龄大了想让她离开公司,她辞职时公司也是极力挽留的
大家好,我国内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留学毕业后就在德国工作,美国,英国等国家怎样处理大龄程序员的我不知道,我只能分享下德国和奥地利,瑞士这三个德语系国家是怎样做的。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程序员这个工作,在国内其实是属于一个“青春饭”。但是在德语系国家可不是。真正的程序员,还有IT部门有很多老员工,这些老员工有的是不愿意从事管理,有的是不具备管理才能,不过可以一直做程序员,厉害的干的活稍微强大一些,差一点的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当然也有要求能力实在不能在程序员部门的,换一些部门,不过挣的钱不会少。总之德语系国家没有“处理”老员工的习惯。
说一下原因:1.程序员确实需要经历和脑力,但是德语系国家整体工作强度不大,国家也不允许给予任何人大强度工作。德语系国家也没有那么着急的活,需要出活,客户就得等着!所以强度对于岁数大一些的人也能应付的过来。
2.德国的工会和劳动条款有具体要求,老员工自己不犯大错,不辞职,公司基本不具备开除他们的能力。所以老的程序员就算能力差了只要愿意,可以干点力所能及的。
3.德语系国家的老年人,学习能力不差,心态年轻,生活压力小,对于子女培养上面花精力少(因为德语系国家本身,孩子的学习压力比较小),德语系国家的技术类工作,人际关系简单,可以说大家可以忽略,除本职工作以外的任何,不必要的应酬。什么同事结婚,同事聚会,部门领导的聚会等等。都不需要关注,只要干好本职工作!所以老年的技术工,有精力学习。
4.老年程序员,技术工程师等,可以通过经验,学识积累抵消年龄带来的略势。
5.德语系国家的公司有不少没有年龄的概念,或者说对于年龄概念不清晰。不过很多工种还是有年龄限制的。
我国的老程序员,很多就不一定会像上面那样处理方式。一个是岁数大了牵扯精力的事情就多。二是,工作中人际关系同样要注意。三是,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对于能力下降的老员工,多半采取处理。现在对待老员工这一点上国企,外企比大多民营企业好一些。
总之,德语系国家的处理一般是三种1.从事管理。2.继续干本职工作,干自己的擅长领域。3.能力下降可以干点利索能及的。当然实在不行换部门。
听说现在大专毕业后的工作都和自己专业无关是这样吗?
其实不仅仅是大专,本科毕业的学生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高考后选择专业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来自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对于专业的未来发展和方向,是非常迷茫的,有的人选择专业,甚至只因为这个专业的名称好听。或者曾经听说过,却并没有真正了解过。
此外,我国现如今的大部分大学,对学生的职业方向教育并不深入,学生直到毕业都很迷茫,不知道未来该从事什么工作。毕业后,完全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海投简历后,一一去面试,哪家录取就去哪家。
还有一部分学生,迫于家长的经验之谈选择了家长为之选择的专业,读了几年后发现自己完全不喜欢,不适合,毕业后毅然决然转行。
然后就是一些冷门专业,就业难,或者工资较低等外界因素,也会转行。
所以说毕业后不走自己的专业的学生并不局限在大专学历,这是当今社会,年轻人找工作的普遍现象。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认为在学生高考前,自己或者父母就应该有意识让孩子了解一下各行各业基本的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和方向,使之带着基本的认知度去原则大学专业~
诚邀,我认为基本无关,但也不绝对,1.大学生在学校学的基本是理论知识,实践中是完全不一样的。2.所学知识与工作地环境存在差异,本专业找不到相对应的工作,3.自己的爱好与专业不对口,毕业后选择喜欢的工作或者创业。马云说,我不会互联网和电子计算机,但完全不妨碍我成为业界的巨头。在此也祝福莘莘学子找到满意的工作,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努力成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岛朗讯招聘面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岛朗讯招聘面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